“银政企”携手传承非遗重庆“土家织锦”绣出致富图

最新信息

“银政企”携手传承非遗重庆“土家织锦”绣出致富图
2023-06-05 14:38:00
2月份,国家乡村振兴局公示了全国首批146个“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重庆秀山土家织锦榜上有名。
  土家织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秀山的特色文化资源,在农业银行金融助力下,已成为当地群众将“心尖记忆”变为“指尖经济”的致富新抓手。
  5月17日一大早,田红玲吃完饭,送走了在城里开货车的丈夫,来到村里的土家织锦就业工坊。她坐在织机上,脚踩杆,手穿梭,挑织换线,“咔哒咔哒”的机杼声不断,一幅阳鹊花图案的土家织锦一点一点展现开来。
  两个月前,土家织锦培训班在龙池镇开班,田红玲作为重庆秀山龙池镇杉木村的本土人才第一个报名。“因为离家近,可以兼顾工作和家庭。”田红玲说,学到这门手艺,可以传承非遗,还有收入贴补家用。
  一平方米的土家织锦要12道完整工序,1472根经线两次穿插,上万次踩杆穿梭。经过1个月的学习,田红玲已能按图样织出各种花纹的土家织锦。“但是还不熟练,织得比较慢。织出的第一块土家织锦,收入500元,特别开心。”田红玲说。
  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重庆秀山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些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重庆秀山县持续实施人才培养、工坊建设、消费帮扶、金融创新“四项行动”,构建“人才培训+就业帮扶+消费帮扶+金融支持”的“四位一体”非遗发展新模式,着力破解非遗产业振兴“四大难题”,确保非遗技艺“留住人、传下去”。
  2020年6月开始,重庆秀山土家织锦先后在洪安镇、隘口镇、龙池镇举办定点帮扶土家织锦培训,开展“中国农业银行巾帼非遗土家织锦培训班”等培训,教授当地妇女土家织锦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技能,让秀山土家织锦等非遗重新焕发生机。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村妇女460余人次。色彩缤纷的土家织锦得到了广大农村妇女的喜爱,掀起了学习传统手工技艺的热潮,激发了她们勤劳致富的热情。
  农业银行投入专项帮扶资金建设非遗就业工坊,目前已在洪安镇、隘口镇、龙池镇等建立了5个巾帼土家织锦就业工坊,帮助广大农村妇女由无固定收入者转变为职业手工艺品工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在实施“工坊建设行动”破解非遗“就业难”方面,秀山县建立“公司+非遗工坊+妇女技工”运作模式,将符合上岗要求的农村妇女与土家织锦文化旅游发展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成为职业织娘,土家织锦就业工坊已有290位签约织娘实现灵活就业,受益农村人口超过1100人。每个织娘平均每月可织出土家织锦披肩8件至12件、民族服饰1件至2件,月工资可达2000元-4000元。就业工坊已帮助困难群众增收280余万元,成为秀山县困难群众打开增收致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为把土家织锦销售得更远,秀山探索市场化“非遗+电商”模式,帮扶土家织锦产品上线农业银行兴农商城等线上销售平台,推选土家织锦生产商为农行系统和农行客户优质供应商,向全国客户推介,提升土家织锦影响力,推进苗绣、土家织锦等非遗工坊、非遗中心进景区,借助秀山洪安边城、川河盖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打造文旅融合秀山名片。
  截至目前,农行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帮助销售披肩、手提包和民族服装等土家织锦产品32种,销售额达500多万元,有效帮助非遗产品“走出大山”。
  农行重庆秀山支行创新推出“惠农e贷·非遗贷”,为经营非遗项目但融资有困难的非遗传承人、企业负责人、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信贷支持,助力非遗产业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金融力量。截至目前,该支行已累计发放“惠农e贷·非遗贷”465万元,支持从事土家织锦、苗绣、秀山花灯等一批优秀非遗传承人和经营者发展非遗产业,为非遗产业引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银政企”携手传承非遗重庆“土家织锦”绣出致富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