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总部4000名员工 竟有超1000人会中文 这家日企深耕中国信心不改

最新信息

日本总部4000名员工 竟有超1000人会中文 这家日企深耕中国信心不改
2023-12-18 05:05:00
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执行董事、东亚区总裁齐藤晃,去年开启了第四次驻华之旅。在位于陆家嘴的金茂大厦26层办公室里,他指着周边林立的高楼,十分感慨对记者说,“1990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这里几乎是一片空白,现在再看,已经是惊人的变化!”
  伊藤忠商事,这个在很多人听来有些陌生的企业,实则是进出口贸易的“超级航母”。它从事纤维、机械、金属、能源、化工品、粮油食品、信息通信、物流、金融等领域,低调“隐身”在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身后。
  在日本的一众同行里,它被视作“对中国业务最强的日本商社”,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参与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历史性时刻,并拿下不少珍贵的“第一”。“随着中国由‘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我们正抓住这个时代机遇,展开投资,积极布局,助力中日经贸关系发展。”齐藤晃说。
  “对中国业务最强的商社”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中日先进技术交流对接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上个月我右小腿骨折,今天只能坐在轮椅上跟大家打招呼了。”虽然受伤后行动不便,上海伊藤忠高管仍然不想错过这场投资交流活动。
  这一细节,折射出伊藤忠商事对中国市场的看重。在日本的主要商社里,它一直被视为外资入华的“先行者”。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它就试水恢复中日间的贸易业务。进入90年代,浦东拉开开发开放的大幕,中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通过“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商业模式,以“空转”而来的2.4亿元起步,将“生地”转化为“熟地”。
  伊藤忠商事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上海伊藤忠是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当时因为没有先例,所以我们申请设立的时候,特别报国务院讨论,1992年国家外经贸部审核发出了1号文件,伊藤忠获批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齐藤晃说。
  初到浦东时,“人少地空”的现实,让上海伊藤忠管理层心里多少有点没底。前伊藤忠上海公司董事总经理水谷秀文对一个场景印象深刻,彼时负责浦东开发的相关领导向他展示了一个模型,介绍规划中东方明珠的高度。“他们还说,陆家嘴这里会有3个300米的高楼,30个100米的写字楼。这么大的变化,很难想象要在这里发生。”
  事实给予了确定的回答。阡陌农田逐渐蜕变为现代化新城,一系列创新政策滋养着投资兴业的热土,诞生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
  “上海伊藤忠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齐藤晃告诉记者,最初进入中国市场,伊藤忠商事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将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产品销往中国,尤其以原料进口的业务为多。
  同时,包括它在内的日本商社,从欧美市场拦下源源不断的订单,与中国民营企业家合作,以令人惊叹的代工神话,打响了“中国制造”的名气。
  在日渐紧密的互动中,伊藤忠商事从功能单一的贸易公司起步,逐步融入中国经济的各处经络,成为“对中国业务最强的商社”。
  超1000名员工会中文
  每天进入工作状态前,齐藤晃总会先抽出时间做一件事——跟着老师学中文。在采访中,他也坚持用中文与记者对话,语速有点缓慢,但表达顺畅。
  学习中文,是伊藤忠商事近年来的传统。2015年前,公司日本总部仅有361人可以说中文,经过汉语人才“千人计划”的培养,三年后达成1000人的目标,并成立了汉语“千人俱乐部”。
  这是企业重视中国市场、推动本土化进程的侧面。“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伊藤忠商事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在日本一众商社中,它始终坚定扎根中国,投资加码,融入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5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1月,伊藤忠商事联合泰国正大集团,向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注资1万亿日元,约合600亿元人民币。
  这是当时外商入股中国国有企业的最大单笔交易,消息一出就引爆了业内舆论。有业内人士统计,在2014年全年,日本所有公司对华投资总额为5000多亿日元。而伊藤忠商事一家公司的投资,在2015年开年第一个月,就超过了这个数值。
  该事件也被认为是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中国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给予了外企这样的机会。伊藤忠商事长期以来‘中国最强商社’的角色,也为这一合作打下了基础。”齐藤晃说,也是在这一年,为了加强与中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伊藤忠商事制订了用3年时间培养1000名汉语人才的计划。
  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构成了伊藤忠在华发展的原动力。2019年,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获得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管理型总部)的资质,原本分散在16家公司的资金、会计、审查等等管理职能,都集中到了上海。
  “这里有引领时代的政策,是带动产业链发展的发动机。不仅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有服务业发达、交通便捷、人才素质水平高等独一无二的综合优势。”他说。
  截至目前,伊藤忠商事在中国大陆投融资保证余额约700亿人民币,持有中国多家大型综合企业的股份。企业所经营的原材料以及管理模式,输出到波司登、杉杉集团等中国本土品牌,推动其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去年,齐藤晃在开启第四次驻华之旅时,特意买了一个新钱包,结果发现在中国根本用不上。“习惯了手机支付,有时回日本还会忘记带钱包,不得不再重新买一个。”他笑着说。
  先进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国内产业升级迭代的一大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结合,产业向着中高端产业迈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扬帆出海、叫响全球。
  进出口贸易商们,敏锐察觉到涌动着的变化。当“中国制造”向着“中国创造”转变,伊藤忠商事将“引进来”业务逐步拓展为“走出去”,深入贯穿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实现产品更为精准的双向流动。
  以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在这个新万亿赛道上,中国品牌正以领跑者的角色,打造“出海”新名片。“我们已经没办法把日本汽车卖到中国,而是要调整业务,把中国汽车出口到全球。”齐藤晃坦言。
  还有消费场景的创新。他说起淮海路的某家运动旗舰店,内部设置了室内小型滑雪场,供消费者体验。“以前我们更加关注产品功能,而在中国市场兴起的体验式场景营销,为增加品牌认知度提供了新的路径。”
  这几年,受全球性疫情的影响,上海伊藤忠曾不可避免地遭遇订单下滑的难题,同时也看到更多新业务的机会,在民众更加重视安全、健康的大环境下,将业务导向医药、大健康、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
  “以往我们只说把产品卖到中国,随着产业链更加深入,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在哪个具体区域要做什么。”齐藤晃坚信,中日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合作共赢的前景依然广阔。他表示,会抓住“一带一路”等战略发展机遇,发挥全球化优势,持续助力中日经贸关系发展。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日本总部4000名员工 竟有超1000人会中文 这家日企深耕中国信心不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